險資舉牌潮仍在持續。
8月13日 ,多家保險公司先后通過港交所及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平臺發布舉牌上市公司股票信息披露公告 。
其中,中國平安于8月11日增持中國太保H股約174萬股,增持總金額約5583.89萬港元。增持完成后,中國平安持有中國太保H股股份占其H股總股本的比例約5.04% ,達到舉牌條件。
這也是時隔6年后,大型險企再度舉牌險企。2019年,中國人壽增持中國太保H股 ,中國人壽和國壽集團合計持股比例達到5.08%,觸發舉牌 。
對于舉牌中國太保H股一事,8月14日 ,中國平安相關負責人表示:“相關投資屬于財務性投資,是險資權益投資組合的常規操作。 ”
對于本次中國平安“罕見”舉牌中國太保H股,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中國平安舉牌中國太保H股,本質是險資“財務性投資”策略的延續,核心圍繞“高股息 、低估值、穩增長”展開。
“中國太保H股稅前分紅率約3% ,當前板塊PB 1.2倍,估值修復空間顯著 。通過港股通配置H股,既享受同業資產穩健收益,又利用A/H股約10%折價和稅收優惠提升收益。 ”田利輝表示。
年內險資舉牌已達28次 ,7家銀行在列
除中國平安舉牌中國太保H股外,近日還有多家險企舉牌上市公司 。
8月7日,東陽光藥(06887.HK)通過新發行H股作為換股對價 ,吸收合并私有化其香港上市子公司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01558.HK;已退市)。太保壽險、太保產險以及太保資產作為關聯方構成一致行動人,將其原持有的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股票按照每股約0.26股東陽光藥H股股票進行換股。換股后,太保壽險以及關聯方及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東陽光藥H股754.64萬股 ,占其H股比例為6.70%,被動觸發舉牌 。
8月11日,民生人壽保險及其第一大股東萬向控股以2.77港元/股的價格通過港股通二級市場增持浙商銀行H股(02016.HK)共計100萬股 ,增持完成后,民生人壽持有浙商銀行H股約2.96億股,約占其H股股本的5% ,觸發舉牌。
8月14日,針對增持并舉牌浙商銀行相關事項,時代周報記者聯系民生人壽進行采訪,截至發稿未獲得進一步回復。
據時代周報記者統計 ,截至8月14日,今年以來險資舉牌次數已達28次,超過2024年全年 。僅僅近兩個月 ,就有10起險資舉牌事件。
除民生人壽、中國平安 、太保壽險以及關聯方及一致行動人的3起舉牌事件外,8月,弘康人壽舉牌港華智慧能源H股、以及第三次舉牌鄭州銀行。7月 ,利安人壽舉牌江南水務,弘康人壽第二次舉牌鄭州銀行,泰康人壽舉牌峰岹科技H股 ,中郵人壽舉牌綠色動力H股,信泰人壽舉牌華菱鋼鐵。
銀行股方面,年內已有7家銀行獲險資舉牌 ,包括浙商銀行、郵儲銀行 、招商銀行、農業銀行、杭州銀行 、中信銀行、鄭州銀行,除杭州銀行是A股股份外,其余6家均為H股股份 。
被舉牌的銀行為何集中在H股?
據Wind數據,截至8月14日 ,年內42只A股銀行股中僅鄭州銀行微跌0.53%,其余41只銀行股均上漲。其中,浦發銀行、農業銀行 、青島銀行年內漲幅超30% ,位列今年銀行股股價漲幅前三位。H股40只銀行股中有35只上漲,其中渣打集團、中銀香港、青島銀行 、天津銀行年內漲幅超50% 。
中國金融智庫特邀研究員余豐慧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強的背景下 ,高股息股票作為防御性投資的價值更為凸顯。險資增持銀行股的動作顯示出其對銀行業整體發展的信心。考慮到銀行股相對穩定的分紅能力及較低的估值水平,險資有充足的理由繼續將其作為重要的配置方向 。不過,隨著銀行業務模式的轉變及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 ,險資的投資邏輯也需相應調整,更加注重銀行的創新能力和服務質量,而非單純依賴于規模或股息率。因此 ,未來的投資決策將更加側重于那些能夠有效應對經濟環境挑戰并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銀行。
今年7月,險資作為中長期資金入市再度迎來利好政策 。
根據財政部印發的《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機制,并引入5年周期考核指標。
該通知將經營效益類指標中的“凈資產收益率”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 ”的計算公式調整為“當年度指標+3年周期指標+5年周期指標”相結合的考核方式 ,權重分別為30%、50%、20%,即增加了5年長期投資的考核以及權重。
銀行股行情分化,業績表現亮眼
7月以來 ,銀行股股價出現顯著回調 。7月1日~8月14日,42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13家上漲,28家下跌 ,1家平收。
具體來看,7月1日~8月14日區間內,農業銀行漲幅超20% ,位列首位,市值甚至超過工商銀行摘得A股市值冠軍。與此同時,郵儲銀行、寧波銀行區間漲幅分別為11.88% 、6.28% ,位列漲幅第二、第三名。不過,滬農商行、渝農商行 、重慶銀行、成都銀行、交通銀行區間跌幅達到5%及以上 。
銀行股行情分化,是否反映了市場或者險資對于銀行股偏好出現變化?
田利輝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銀行股走勢分化反映市場對“價值”與“成長 ”的重新定價。銀行股分化是行業轉型與資金結構優化的必然結果 ,核心驅動包括基本面差異 、政策與資金導向、利率環境下的再平衡三大因素。其中,國有大行憑借低估值、高股息和中特估等政策紅利,成為險資與長線資金的壓艙石 。而部分中小銀行受區域經濟承壓 、不良率較高或分紅能力弱拖累 ,估值修復動能不足。
在田利輝看來,市場偏好未根本轉變,但結構性分化加劇。險資與機構投資者更傾向選擇“高股息+低估值+政策加持”的國有大行及優質城商行 ,而區域性銀行則需通過資產質量優化或區域經濟復蘇才能修復估值 。接下來,險資增持銀行股的趨勢將持續,但邏輯將從“防御性配置”向“成長性挖掘 ”演進。
田利輝表示 ,短期來看,險資仍以高股息為核心目標,國有大行和H股銀行因其分紅穩定、估值洼地效應 ,仍是增配重點。中長期來看,若2025年下半年經濟復蘇超預期,險資或轉向成長性標的,關注凈息差企穩和不良率改善的銀行 。長期看 ,監管鼓勵長線資金入市的導向不變,銀行股仍是險資核心資產之一。
從業績來看,目前已披露業績的A股上市銀行均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截至8月14日 ,A股已有浦發銀行、寧波銀行 、杭州銀行、青島銀行、齊魯銀行、常熟銀行6家銀行發布中報或業績快報,總體來看,6家銀行營收和歸母凈利潤相比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上漲 ,且歸母凈利潤增速均超過營收增速,有3家歸母凈利潤增速超過16% 。
具體來看,上半年杭州銀行實現歸母凈利潤116.62億元 ,同比增長16.67%,增速排名首位,齊魯銀行 、青島銀行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27.34億元、30.65億元 ,同比增長16.48%、16.05%。
興業證券此前在研報中表示,預計2025上半年上市銀行整體營收 、利潤增速均邊際改善。其中城農商行業績維持第一梯隊,國有大行營收、利潤邊際改善,股份行業績整體降幅收窄 ,但分化可能仍較大,其中部分業績釋放動力較強的個股有望領跑。
(文章來源:時代周報)
卓信寶配資-配資網上配資網站配資提示:文章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
卓信寶配資-配資網上配資網站配資=本站提供專業的配資服務,涵蓋配資平臺app下載、網上在線炒股配資、股票市場配資等多種業務,助力投資者高效把握市場機會。我們與多家正規股票配資公司合作,提供安全、便捷、靈活的資金支持方案,滿足不同用戶的投資需求。無論是新手還是資深投資者,都可以通過我們的平臺獲得專業指導與優質服務,輕松實現財富增值。立即下載APP,開啟您的投資之旅!
...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3月24日午市收盤,藍思科技、復旦微電、奧比中光三家股價分別上漲3.06%、0.15%和0.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關于加強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行動計劃(2025-2028年)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
記者|趙陽戈2025年3月中旬,滬市科創板IPO受理首單花落傲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傲拓科技“)。公...
記者辛圓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效果持續顯現,一季度機械設備、手機、家電等產品銷售均有亮眼表...